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(記者 周小璐 劉洪俠 李晗 李延兵 尚陽)“構築未成年人的成長保護傘,家庭監護是第一道防線,社會關愛必不可少,政府救助則有‘托底’性質。” 在3月9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、全國青聯主席賀軍科在《突出特殊優先保護,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》的發言中如是說。
  賀軍科委員說,當前我國有2.79億未成年人,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刻不容緩,他特別強調了特殊和優先保護的概念。
 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
  在大會發言中,賀軍科委員指出,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出現了諸如監護制度不完備、法律體系待完善、綜合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等狀況,並由此提出了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,及時增補新的條文或作出修訂;對規定不夠具體的條款制定補充性規定或司法解釋並明確相應責罰,同時,加大執法檢查力度,變“軟法”為“硬法”等建議。
  這一提議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附議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認為,變“軟法”為“硬法”,正是目前法律法規完善的關鍵所在。
  “關乎未成年人的兩部法律,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和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從立法的理念和法律結構以及其他相關的配套組織結構、組織方面的建設來說,都不是一個簡單完善的問題,基本的立法理念和法律原則都需要做一個全方位的建構,要對之進行‘大修’。” 皮藝軍說。
  全國政協常委、全國青聯常委、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馮鞏認為,在當前社會飛速發展,同時出現了一些惡性事件的情況下,對未成年人“突出特殊優先保護”的提法可謂恰逢其時。
  “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已頒佈實施20多年,全國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也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條例、實施辦法等配套性法規。但是該法目前還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,在處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時很少運用。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保護責任不清,一些規定無法落實,對違法行為也沒有明確如何處罰。”馮鞏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說。
  全國人大代表、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長城同樣認為,現行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“憲法”,但這部法律對很多問題只有原則性的定義,缺乏明確的定性和定量,缺乏明確的懲戒措施,導致在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侵害的實際案例中缺乏可操作性。
  “比如虐童案件,依據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卻沒法定罪,有時只能依據《行政處罰法》等加以懲戒。因此,需要進一步完善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,通過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法規,確定違法的法律界定和處理細則,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。”彭長城代表提出建議。
  在此基礎上,明確學校義務,對學校建立一定追責機制、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、加大對犯罪的打擊力度等都成為眾多業內專家提及的話題。
  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護體系
 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程,需要形成政府牽頭、各部門各司其職、齊抓共管、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。在發言中,賀軍科委員也提出,加快完善國家監護和救助體系,明確政府在未成年人救助方面的主體責任,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未成年人社會保護、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等試點經驗。建立未成年人社區保護網絡,明確強制報告制度,完善臨時監護程序,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臨時照料,確保他們得到有效監護和及時的救助;加強監管治理部門的協調配合;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等。
  作為一名關愛兒童項目專員,山東公益發起人,山東省關愛農民工子女項目專員宋娟在聽完賀軍科的發言後,感覺很興奮。她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,賀軍科委員的提議非常切合實際,她特別關註提案中提到的“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”。宋娟特別支持從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劃撥專項資金,設立未成年人權益保障救助基金。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,支持共青團等人民團體,培育相關民間社會組織,為未成年人提供專業化的自護、心理、法律、社區矯正等服務。
  宋娟說:“賀軍科委員在發言時提出‘要依托學校、社區,動員社會愛心人士開展志願結對,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需要幫助的未成年人提供關愛幫扶’。以後,我們會聯合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幫扶這些孩子。”
  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倪邦文認為,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,需要用綜合治理的思維來解決,需要家庭、學校、政府、社會各個方面來協同推進、共同努力。需要充分運用法律、行政、社會輿論和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的手段綜合解決。
  “在當前這樣一個處於轉型期,並正逐步向現代國家邁進的社會裡,我們要依照政府主導、多元參與的方式,尊重地區差異,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既針對關愛不足,也針對城市家庭存在的過度關愛問題,進行有效的宣傳教育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說道。
  合力構建留守兒童保護網
  近年來,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,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。有調查顯示,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有6100多萬,留守兒童總體規模在不斷擴大。
 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、婦女、老人和‘空心村’問題”。賀軍科委員在大會發言中也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,我國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出現的四個問題:監護環節出現空白。農村留守兒童、城鄉間流動未成年人中處於缺管、失愛狀況的數以百萬計;非法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頻發。拐賣、遺棄、虐待、傷害未成年人等惡性案件,衝擊社會的道德底線,引發媒體和公眾的強烈關註;監管力度不夠,食品衛生、交通安全等公共事故屢屢發生,非法雇用童工現象在個別地方依然存在;對孤殘、流浪兒童等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還沒有實現全覆蓋,城鄉之間、地區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。
  全國政協委員、著名主持人周濤表示:“留守兒童是個很複雜的問題,面臨很多現實狀況,比如全國經濟發展不平衡,導致教育經費的分配、教育資源的使用不平衡等。軍科同志的發言表明這點正在逐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註。”
  周濤委員建議,要“強化一個意識”,“淡化一個意識”。要在留守兒童家長中展開相關的法制教育,使他們明白作為家長和監護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;淡化各個政府部門的邊界意識。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涉及國家整體經濟佈局、區域經濟發展、流動人口管理、戶籍制度、教育教學經費的再分配等多個問題。
  “如果各個部門固守責權邊界,那麼這個問題依舊會長期無解。因此,在國家層面統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同時,各個部門需要進一步強調公僕意識,淡化責權邊界,形成會商機制,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助力盡心。”周濤委員滿懷期待。
  作為一個帶領全村致富的基層“村官”,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建議發揮各級黨委、政府統攬全局、協調各方的主導作用,形成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結合的保護網,全方位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、關護、關心。
  “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面去思考,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根本性的。要進一步扶持、支持農村發展,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,使得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能夠在家門口就業,不用再遠走他鄉打工謀生。針對留守兒童產生的社會原因,從根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。” 裴春亮說。
  全國政協委員、中青旅董事長張駿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認為,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關註,要註意兩點:一是要理性地看待產生問題的原因。社會各界要更好地聚焦和傳遞正能量,特別是相關職能部門要加速推進戶籍和學籍制度等改革,為留守兒童營造更加良好的成長環境。二是要客觀地看待留守兒童中的隔代教育問題。要充分認識隔代教育的利與弊,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可以有計劃地介入和開展相關工作,引導家庭建立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的‘新型隔代教育’,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髮揮積極作用。
(原標題:特殊優先,構築未成年人的成長保護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h52nhla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